我家的大姐两岁了,她家的大强四岁了。大强不爱吃饭,每次吃饭时刻大伙儿又哄又骗的。大姐有自己吃饭的能力,只是碍于她会弄到满地上的,所以在家里以外的地方,我都没给她自己动手拿餐具吃。
若很不幸的大姐吃饭时遇上了大强,那些无谓的成人为了鼓励大强吃快一点,就喜欢拿两人来做比较,要他们比赛的。我自己就不喜欢这样。一个四岁,一个两岁,不丢脸吗?
大姐通常都胜出,大强心里就不好过,大伙儿又说,因为大姐吃得少之类的,为的是安慰大强,可是有谁能顾一下我大姐的心情?
若大强胜利了,就非常得意的宣告大姐输了。大姐心理怎么想,我是不知道。不过看她的表情就仿佛自己做错似的。
我不喜欢拿小孩的表现做比较的话题,因为没有意义的。当'比较'的心态植入了神经细胞里,呵呵。。。那么小孩的内心有了我比较好,或者他比较好的mind set。这样的概念是负担来的,当他人表现比较好时,他就觉得自己不够好。当他表现好时,就是别人不好。这样的心态健康吗?
我觉得是不健康的。比较是具有毁灭性的。当我看见大强处处针对大姐的时候,我可以感到那个毁灭性的伤害。他处处排挤大姐,就好像大姐不应该存在般。悲哀的是,就算大强抢了大姐的玩具来玩,大姐哭着要回自己的玩具,大强竟然哭得比大姐大声。接着大人们的默认让大强占有那些玩具。大姐只能默默忍让。这种局面一直到我积极的开口表明立场后,才得到成年人们的关注。尤其大强的母亲。
别人家的孩子,我原本不想开口指责或责备的,就是因为别人家孩子的妈妈和其他长辈的纵容,伤害了我的孩子,所以暴走妈妈发挥了作用。虽然有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,至少现在一切都改善了。
所以说比较是有毁灭性的。家长当然希望孩子常常是胜利的一方,同时也要孩子学习面对失败。那个是家长一厢情愿而已。
与其做比较,不如教他随喜。看见别人家美好的事,比如说某人自动自发收拾玩具,就单纯的赞美,而不会反过来问,'你呢?'。
我能做的是,陪在她身旁,跟她一起看世界,不做比较,只是陈述,也没有刻意的鼓励。就是默默的相信。因为孩子自有孩子福。陪伴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