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带两岁的女儿到诊所去。
她看见有小孩的地方,就笑笑的展示自己的友好。到处走走笑笑。
有个小女孩大概跟她同年,脸黑黑的在她身旁走过,看了我女儿一眼,就走开了。
过了一会儿,那位女孩奋力拉着婴儿手推车,从远处走来,女儿见状,好奇走过去看看。说是迟,那是快。那位女孩看见女儿接近她,就把手挥一挥,朝女儿方向打去,打到了女儿的肚子。被打的女儿,傻傻的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。
我情急之下就拉女儿过来,抱抱,她在惊吓之中傻傻的看着那个凶巴巴的女孩。那个女孩的妈妈从远远走过来,道歉后就狂骂那个女孩。我跟女儿看着她们一时间也不知该放什么表情在脸上。
是一个年轻的妈妈,手上抱着一个看似三个月左右的小婴儿。看来她的两个宝宝跟我的两个宝宝年龄相仿。我想,那孩子的行为反应是她内心的写照。不难察觉,那位妈妈为了小宝的事宜,忽略了也需要关注的大宝。接下来的整个等待过程当中,大宝不断有所举动,很明显的就是要妈妈的关注,哪怕敷衍一下也好。可是那位妈妈心事重重的,不断责备那女孩。用的皆是不客气的语气。"跟你讲不要跑来跑去,你是不会听的是吗?","那,跟你讲咯,爬上爬下是会跌倒的,快点起来!"。
然而,当小宝哭闹的时候,妈妈只默默的从婴儿车抱起小宝,轻轻拍着宝宝。虽然一切是那么不经意的表达出来的。可是看在大宝眼里,是那么的情何以堪。接着,大宝做出了另所有人冒汗的大件事。大宝趁妈妈跟护士说话时,爬上了婴儿推车,无视小宝的存在,双腿踩对了就打算要一屁股坐下去。看见这情形的所有人不禁呼叫,靠近案发现场,马上起身奔向前抓着大宝,阻止悲剧发生。无法避免的是大宝最后还是踢了小宝一下。那几个月大的婴儿,立刻嚎啕大哭,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。
在我脑海里马上冒出来的是尊重两个字。小孩的思考模式在三岁以内就形成了,他们的脑海就如白纸,大人的身教和言教就是他们的指南。大宝之所以会打我女儿,或许是因为她以为我女儿要去占有她的手推车。或许她不想跟他人一块儿玩,也或许她心情不好。无论如何她的嗔心都写在她的脸上了。很明显的是她用暴力来反射她的情绪。负面的。她承受粗暴的语言待遇,很自然的她粗暴的回应。把气都出在身旁人的身上。比如路过的我的女儿。
我女儿只是短暂的惊吓,并无大碍。我跟她解释说,打人是不对的,假如别人打你,你委屈,就打回去。我就是一个暴走妈妈,女儿哪里可以让人家欺负。或许女儿对于那女孩的处境感同身受也不一定,我确实有许多无法兼顾两个宝贝的时刻,也因此,她纯洁的瞳孔跟表情里透露的,尽是同情。
我相信,那位妈妈也学习着。没有什么她应该怎样怎样的,短暂的旁观她和孩子的互动大概一小时左右,没办法看出她日积月累累积下的煎熬。我只默默的为她加油!辛苦你了。
关于何谓尊重,众说纷纭啊!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